葫蘆島地區一站式網絡營銷服務商

網站建設、網絡推廣、網站維護、城市站群

【點此咨詢】

喜茶、茶顏悅色、同仁堂爭相賣咖啡,星巴克迎來新對手?

錦州網站推廣

茶顏悅色賣咖啡了,你造嗎?

今年10月份,茶顏悅色和三頓半,這兩個同樣誕生于長沙的網紅品牌,迎來了跨界合作。

它們一起開了線下的聯名店,共同研發了奶茶和咖啡混合的全新特調飲品,吸引到不少消費者到店打卡,還推出了奶茶X咖啡的聯名禮盒。

雙十一零點整,禮盒準點線上發售。首發限量8888份,幾乎一秒售罄。

不少沒搶到的網友表示為了撿漏,熬了大半宿,不知道兩個品牌聯名消息的同學更是扼腕嘆息。

實際上,近年來,進軍咖啡市場的茶飲品牌不在少數。茶顏悅色以外,喜茶、奈雪の茶(下簡稱“奈雪”)、蜜雪冰城都或早或晚新增了咖啡產品。

而除了茶飲品牌,還有不少令人出乎意料的入局者。比如老字號藥店同仁堂、中石化,甚至永久自行車也擁有自己的主題咖啡店……

讓人不禁好奇,咖啡究竟有何魅力,引得各大品牌紛紛入局?在中國真的有那么多人喝咖啡嗎?你對咖啡又是抱持著何種態度呢?

情理之中的參與者

若要追根溯源,中國人喝咖啡的歷史其實很短。從林則徐《四洲志》中第一次出現“咖啡”這一詞匯,到現在還不到200年時間。

而中國人的第一波喝咖啡熱潮,還得從20世紀80年代,雀巢和麥斯威爾等速溶咖啡的進入算起。所以直到現在,國人養成喝咖啡的習慣,只有短短30年。

在這不長的時間里,以雀巢為代表的速溶咖啡,以星巴克為代表的連鎖品牌,以三頓半為代表的主打線上市場的品牌,各自占據一方市場。此外,還有一些全新的參與者,收獲多方關注。

1、紛紛涌入的餐飲零售業巨頭

較早跨界做咖啡的是一些餐飲連鎖品牌,其中的典型代表是麥當勞。

2009年,全球知名連鎖快餐品牌麥當勞將“麥咖啡”引入中國市場,那時的麥咖啡品類還不多。不過,借助與麥當勞店緊密結合的優勢,以及略低于星巴克、Costa等咖啡品牌的價位,麥咖啡在5年時間里門店規模已經達到661家。

近幾年,麥咖啡開始增加全新的產品線,陸續發展成覆蓋咖啡、茶飲、雪冰、糕點的四大產品線。與此同時,麥當勞更加注重產品質量的提高,卡布奇諾、美式、焦糖瑪奇朵等產品的品質積極向咖啡廳水平靠攏,還在店鋪中配備更好品質的咖啡機。

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統計,截至目前,擁有麥咖啡的麥當勞門店,在全國已突破3200家。

不過,這一數量雖然穩坐國內咖啡品牌榜的前列,麥當勞卻“輸”給了它的老對手——肯德基。

肯德基推出自有的現磨咖啡品牌“K Coffee”是在2015年,比麥咖啡整整晚了6年,但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顯示,數量已經達到6534家,僅次于瑞幸和星巴克。

K Coffee和麥咖啡一樣,K Coffee同樣憑借門店優勢快速增長,尤其是早餐和下午茶時段的銷量,咖啡成為肯德基新的業績增長點。

然而,擺在肯德基面前的問題也隨之而來,這一點麥咖啡,乃至逐漸涉及咖啡業務的7-11、羅森、全家等便利店都不能幸免,那就是如何“高端化”。

因為對于很多人來說,咖啡除了是一種提神醒腦的飲料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,喝咖啡的同時也在享受咖啡文化。但在快餐店購買的咖啡,不論價格高低,總會給人一種“速溶”的感覺。

因此,肯德基在店面裝修上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。就如我們現在看到的,很多肯德基的店面已經不再使用經典的紅色調,而是采用更有質感,看起來也更加高級的黑、灰、白色系。售賣咖啡的區域色彩主打咖啡色、米白色等咖啡廳最常用的顏色,讓人一看去就能從視覺上感受到咖啡的醇香。

除此之外,不同于麥咖啡前些年的“佛系”打法,K Coffee經常舉行促銷活動,比如2019年推出28元咖啡月卡活動,總共50萬張,購買月卡之后,可以在30天里每天以1元錢的價格購買中杯美式或者拿鐵一杯。而肯德基的中杯拿鐵售價為16元,也就是說,每月喝夠兩杯咖啡就能回本。

優惠力度前所未有,取得的成效也是顯而易見的。百勝中國2019年財報顯示,肯德基在中國售出1.37億杯咖啡,同比增長48%。

快餐業巨頭紛紛涌入咖啡市場,在這股浪潮的帶動下,不少零售企業也順勢推出咖啡類飲料。

最新文章

微信营销软件程序开发